心脏换瓣手术不算一个小手术了,因此我们要提前了解心脏换瓣后的注意事项,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那么换瓣手术后应特别注意什么呢?
一是心功能的维护。手术后3个月内,是病人康复的主要阶段。此时要确保患者有足够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出院后应根据医嘱适当服用地高辛、卡托普利(开搏通)、呋塞米(速尿)等药物。随心功能的改善可适当进行活动,定期到医院复查,如果心功能状况良好,半年后可逐渐恢复至正常的活动,但仍应避免剧烈活动。
换瓣后另外一个重要的注意事项是抗凝药物的应用。一般来讲,换生物瓣者只需要抗凝三个月,而换机械瓣者则需终生抗凝。千万不要忘记按时服抗凝药,否则会导致血液在瓣膜表面形成血栓及血栓脱落引起身体各部位栓塞,也可能造成瓣膜无法工作;若服用抗凝药过量则会引起身体各部位出血。患儿家长必须按以下要求去做:
1.应清楚服用药物的名称、剂量:根据医嘱每日在同一时间服用,不得随意改服抗凝药的品种、剂量及服药时间。
2.定时抽血化验凝血酶原时间:出院第一年开始每1~2周抽血化验凝血酶原时间1次,以后应每隔1个月化验1次凝血酶原时间,第二年可3~6个月化验1次。凝血酶原时间就是表示病人的血液需花多长时间凝固,其结果应是正常人的1.5~2倍,若低于1倍半或高于2倍半,应增减服药剂量的1/8~1/4,并于3日后再化验,直至接近要求。
3.某些药物能干扰抗凝治疗的效果:苯巴比妥类药物、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潘生丁)、吲哚美幸(消炎痛)、氯霉素、新霉素等药物能增强抗凝作用,维生素K等止血药则削弱抗凝作用。上述药物必须由医生指导及观察使用,并作多次化验查,以调整抗凝药的剂量。
4.某些疾病能影响抗凝治疗的效果:肝炎、心衰、发热、甲亢可致口服抗凝药敏感性升高;腹泻时肠道吸收较差,可减弱口服抗凝药的效果。
5.抗凝治疗期间应避免外伤,以防大出血:若出现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等应及时检查,以调整服药剂量。并且在应用抗凝药物期间要严密观察有无内出血的发生,如有无黑便、血尿、咯血、头昏、晕厥或突发性胸闷、偏瘫或失语等。若有上述情况,应立即到医院就诊,以便及时诊断、及时处理;外伤出血可局部压迫或加压包扎。
6.其他:若病人需要做其他手术,应咨询心血管外科医生,遵医嘱执行,在术后36~72小时要重新开始抗凝治疗。
心脏换瓣后的注意事项应找专业的康复机构咨询,北京瑞华心脏康复中心秉承“国际标准、先进技术、优质服务”的核心理念,以患者为中心,以效果为根本,以服务为基础,实现心脏康复/二级预防全程的管理模式,为广大心血管病患者提供科学的精细化的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