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心衰,不再“心”有余而力不足(系列一)

05-25

刘文娴

北京安贞医院CCU科主任,具有多年丰富的冠心病临床介入治疗经验,擅长冠心病危重症的救治以及心力衰竭的临床救治与管理,近年来带领全科人员对心衰病人的心脏康复管理尝试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任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远离心衰,不再心有余而力不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刘文娴 康云鹏

心衰——被忽视的重症

心脏是人体中的重要脏器,有人把它形象的比喻为“水泵”,不停的以5-6L/分的速度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各个组织和器官。

一旦心脏的泵血功能衰退,输出血量不能够满足身体代谢的需要,器官和组织中的血液也不能顺利回流到心脏,这种状态就叫做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个“与时俱增”的疾病,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衰的发病率也会呈现增加的趋势。

目前全球成年人中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为3%,80岁以上发病率高达10%,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年轻化,使心血管疾病问题日益突出,心衰更不应被忽视。

心衰——心血管疾病最后的战场

在过去的40年里,由于心衰导致死亡率增加了6倍,约60%的患者会在确诊5年内死亡,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者人数至少2.3亿,其中心力衰竭患者为420万,约占全球心衰患者的18.67%。

心力衰竭其实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几乎所有心脏疾病和部分肺部疾病的终末状态,是一组有特定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也正是心衰所表现出现的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使其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也被称为心血管疾病诊疗过程中的最后战场 。

心衰——离我们有多远

心衰其实并不遥远,心血管疾病是多发且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人群巨大。

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在老年人群中很常见。如果这些慢性疾病未能及时诊断和积极治疗,疾病不断进展到终末期就可能引发心力衰竭。

20年来,我国由风心病发展而致的心衰所占比率由46.8%降至8.9%,由高血压和冠心病导致的比率则由33.1%升至69.6%,这表明高血压、冠心病已成为心衰的主要原因,积极防治高血压、冠心病能有效降低心衰的发生率。

远离心衰,关键在防

心衰的预防,关键是干预心衰的危险因素。

第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严格按照医生为自己制定的治疗方案和干预措施进行治疗和康复,切不可稍有好转就停止用药。

第二,预防感染,肺部感染是心血管病患者发生心衰的最常见和最重要诱发因素。因此在寒暖交替或是流感高发时节,心血管病患者要十分注意,尽量避免感冒或流感的发生,以防引发肺部感染。

第三: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不仅会导致“三高”以及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加强运动锻炼,饮食上需注重营养搭配均衡,适宜吃低脂肪、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清淡食物,做到三餐有节。

第四:控制情绪,情绪激动是诱发心衰的一大因素,因此平时应保持愉悦的心情,遇事保持平和的心态,尽量避免情绪波动。 

上一篇:它是冠心病、心梗后又一大关,可致命又不发声 下一篇:专家谈|心血管疾病营养康复管理
Rehabili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