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开年的两个月,对于73岁的朱先生来说正在经历一场“浩劫”、一场与死神的博弈。2个月突发2次急性心梗,对于一个老人、一个家庭的打击不言而喻。第二次心梗后万分疲惫的朱先生终于还是牵住了死神之手,本以为生命就此画上句号,但安贞医院的天使们却在13分钟后,将朱先生从死神手中夺回。“朱先生心脏骤停13分钟---急诊心肺复苏成功---准备急诊行冠脉搭桥!“也许不学医的您对这些数字和术语没有太多的感觉,觉得只是医学剧情的一幕,但如果您曾了解过心肺复苏CPR的话,一定对黄金“4-6分钟”有深刻的记忆,我们的大脑在缺氧6分钟后将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可想而知这“13分钟”对朱先生意味着什么!
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又是如此的坚强,朱先生早在20年前就开始被糖尿病缠身,一直以来的人生信条就是:生活就要大快朵颐享受美食,工作就要雷厉风行说干就干! 然而长期对血糖疏于的管理和随性豪爽的性情,早已使每一处血管和神经脆弱不堪,日积月累最终压断了最后一根稻草。
无影灯下,通过医务人员五六个小时的奋战,使得朱先生的心跳规律的出现在监护室心电显示屏幕上。但术后已经转回普通病房的朱先生却对此毫无记忆,那段时间甚至都不能想起身边挚友亲朋的名字,终日卧床,连左右翻身都无力应对,被动变换体位都时常一阵眩晕。
朱先生也许潜意识在想:给我这样的生命有何意义?生活不是简单的各项生命信号和指标,我还能回到我的生活吗?
看着同期手术的病友们,有的不到一周就已出院,有的术后4天就能在医院的小花园中散步......
可已经术后2周多的朱先生却还卧床不起,身体插着的各种管路也比别人拔的要晚,每天探视时间和儿子老伴简单的交流后就感到疲惫不堪,翻身要在护工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医生每天查房都会强调要在床上活动肢体,防止血栓形成,可朱先生觉得抬起下肢是那么的费力,刚刚抬离床面就不得不放下。
在术后18天的时候,朱先生的手术主管医生约见了家属,详谈了朱先生的病情,主治医生说:朱先生的心脏搭桥手术很成功,但目前因为术前、术后长期卧床导致了全身肌肉萎缩,肌力下降,处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状态,长期卧床不仅不利于心功能的恢复,而且机体现有的肌力也会慢慢减退,长期在心外病房住院是不能解决的,必须经过专业的心脏术后康复治疗来逐步恢复。
“心脏术后康复”,朱先生及家人对此毫无概念,到心脏康复中心才知道,心脏康复是一门专门的学科,是以心脏康复医生为中心的多学科团队对患者术前、术后状况进行全面详细评估后,制定包括药物、营养、运动、心理与睡眠、疾病危险因素控制等在内的综合心脏康复方案,对患者术后进行全程管理,逐步恢复、提高生活能力与质量。
来到瑞华心脏康复中心后,朱先生和家人都感到了一种久违的放松,眼前的环境到处都能看到绿植,墙上也是一幅幅温馨的油画,还有中心的医护人员人人都面带微笑,耐心讲解病情。家人和自己都对进一步的恢复充满了信心。
但对于中心的医护人员来说,朱先生的心脏康复计划制定和实施却是一次挑战。因为朱先生不仅仅是生活无法自理、肌肉萎缩!
经过心脏康复中心医生的评估,搭桥手术虽然很成功,但朱先生的心脏毕竟经历过2次心肌梗死,将近一半的心肌已经不再存活,心功能不到正常的一半,同时还合并糖尿病,入住康复中心时血糖能高达20+mmol/L,糖尿病的相关并发症: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血管病变、糖尿病足都已经出现,既往还有2次脑梗死病史,好在没有落下明显的后遗症,还有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出现的体位性低血压,手术前还因此短暂的不省人事。
面对如此多棘手的问题,康复过程一定会非比寻常。最终,中心的医护人员给朱先生制定的康复目标是:实现生活基本自理,同时延缓各项疾病进展。各项康复方案制定和实施前后都要随时评估朱先生的疾病情况和心功能状况。
康复一周后朱先生就不再是刚来到中心时白天昏昏欲睡夜晚不能入眠的样子,不仅睡眠改善,精神改善,同时食欲也有明显的改善。
中心的康复运动师每天定时给朱先生进行康复运动训练,运动都在严格的心电监护下进行,首先从提高下肢与躯干肌力开始,经过3个多月的康复,朱先生一步一步实现了:辅助翻身-自主翻身-辅助坐位-独立坐位-辅助进食-自主进食-辅助站立-自主站立-辅助步行-独立步行-生活自理。
当在康复过3个月,可以独立步行100米时,朱先生主动要求用手机视频给他记录这一刻,步行后开心的看着自己行走的视频,让医护人员赶快发给儿子和老伴。
朱先生的主治大夫说,“看着朱先生的康复病历,渐渐转好的这些日子历历在目。通过系统的心脏康复治疗,朱先生心左室射血分数由术后的37%提高到50%,心肌收缩能力得到了显著改善。”
康复过程如预期般困难重重。困难就是弹簧,总在与人进行着力量的博弈。在105天的康复时间里,朱先生还经历了过敏性荨麻疹、左下肢静脉炎、频发室性早搏、糖尿病足坏疽扩大伴感染、左小腿内侧切口脓性渗出等多种病情变化,经过康复中心的综合治疗,以上疾病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和治愈。
住院105天,经历110次康复治疗的朱先生顺利康复出院了,但这不是康复的结束,是居家康复治疗的开始。
记得在康复中心住院2个月左右的一天中午,听到朱先生在劝导忙于工作的儿子:不能再胖了,要适当的运动,少喝点酒,把烟也戒了吧......
听到这些,医护人员非常欣慰,朱先生还是那个朱先生,但经历了这次疾病的“浩劫”朱先生更懂得了生活,现在的朱先生认为生活不再是大快朵颐的随心所欲而是点点滴滴的努力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