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一中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该病已经严重危害到中老年人的健康,如果不及时治疗,可造成脑溢血,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因此,高血压需早做预防,早日诊断。那么,有哪些诊断原则呢?
高血压的诊断原则
1、血容量增多和心输出量增大
我们的血管就像胶胎,如果血液增多,血管被进一步撑大,管壁承受的压力就增大,造成动脉血压上升。可血容量增多的作用还不仅仅如此,它可以使静脉回到心脏的血液也相应增多,心脏收缩时射血增加;而回心血量增多后又可引起心率增快,两者共同作用造成心输出量增大。而两种途径引起血压上升却并不同。射血增加,相当于在充盈的动脉血管中增加血液,血管被进一步撑大,血管压力上升的高值就加大,收缩压增高;而心率加快,动脉在舒张期排血时间减少,主要影响舒张压,表现为舒张压增高。
2、动脉血管硬化,弹性降低
很多得了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动脉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硬化。在心脏射血时,影响了血管体积的变化,使之产生更大的压力,表现为收缩压升高。千万不要以为单纯动脉硬化就会引起收缩压增加,心脏要把血液射入硬化的血管,必须克服更大的阻力,而心脏在射血时更强有力地收缩,使更多的血液进入血管,才是血压升高真正的动力来源。
3、外周循环阻力增大
所有的血管对血液流动都会产生阻力,而研究发现,血液循环中阻力主要来源于小动脉、微动脉。它们与其他血管相比,明显的区别在于血管壁内有较多的平滑肌组织。平滑肌收缩和舒张决定了血管直径的大小,管径大,管腔宽敞,液体流动受到阻力小,流速就快;反之管径小,管腔狭窄,液体流动受到阻力大,流速就慢。
动脉内血压在心脏停止射血的舒张期,随血液流向外周组织器官而逐渐降低。如果外周循环阻力增大,血液从大动脉流向组织器官的速度减慢,动脉内压力下降的速度也随之减慢,到心脏下一次射血的时候,压力值仍偏高,表现在临床上,就是舒张压升高。为了帮助理解,我们不妨反过来想:如果外周没有阻力,血液压力驱使下会迅速流向组织,那么在心脏下次射血前,动脉压力 可以降为零。而之所以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外周阻力减慢了血液从大动脉中流出,使动脉保持一定程度的扩张。
由于高血压在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因此,若想远离该病,就需定期测量血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尤其需要注意自身健康状况,按时服用降压药,做好日常保健。